
3264b6e4306276c28c969d964e6949e0.jpg (249.1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4-12-7 15:00 上傳
1 k$ y4 D! Q# H% M5 e- P+ Q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5日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3個遺產項目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0 ^. r' V' V# ]5 }: o1 H
" u2 i* L, {8 O" h" |1 r
9ffefb28f56984cf4d0b4cccb18dace2.png (481.36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2024-12-7 15:00 上傳
0 G1 S! M$ p0 Y w2 f: q3 A/ V) f
自2009年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來,上述3個遺產項目保護成效顯著,存續力持續提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通過成立合作社和企業,帶動當地黎族群眾特別是婦女就業增收;“羌年”在羌族傳統文化保護、帶動當地文化生態旅游和鄉村特色旅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的保護傳承形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文化和自然生態協同保護的良好態勢。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名錄機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實施轉名錄程序。上述遺產項目成功轉入代表作名錄,既體現了中國開展非遺系統性保護的優秀實踐和成果,也為各國開展非遺保護提供有益參考。
" i4 o( K8 a" e% w9 o. Z7 |) d
( ~( P- P- ]* N; C" ~截至目前,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的44個項目中,有39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個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入選優秀保護實踐名冊。以下是聯合國教科文官網對“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介紹:) |* @3 c/ l+ S* [3 e: v/ T
& f- D+ o+ r3 }9 `中國: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中國海南省黎族婦女采用黎族傳統紡織技術,將棉和麻等纖維制作紡織品。這些技術包括紡紗、染色、織布、刺繡。織成品上的圖案記錄了黎族文化中的歷史和傳說,以及崇拜、禁忌、信仰、傳統和民俗等方面的內容。它們是黎族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幫助族群強化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 c' I0 B" r) C6 K- H
& \) L- [6 J8 U8 n R X* W0 [
|
|